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農業部副部長長范小建在日前召開的全國農業工作會議漁業專業會上指出,要堅持“以養為主”的發展道路,就必須過質量安全這一關。2006年,農業部通過組織實施“水產養殖業增長方式轉變行動”,使“以漁養水、以水養魚”的生態養殖理念得到了推廣,水產養殖“不用藥”的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特別是最近發生的多寶魚藥殘超標事件和香港市場鱖魚檢出孔雀石綠事件,使廣大水產養殖生產者更加意識到“安全用藥”或“不用藥”的重要性。而要做到“不用藥”,就必須把好養殖用水這一關,這也就是“養魚先養水”的道理。而如何養好水,做好水質調控是關鍵。
農業部2003年頒布的《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中,對從事水產養殖的單位和個人在養殖用水方面早有明確規定,即水產養殖用水應當符合農業部《無公害食品海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52-2001)或《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51-2001)等標準,禁止將不符合水質標準的水源用于水產養殖。水產養殖單位和個人應當定期監測養殖用水水質。養殖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時,應當立即停止使用;確需使用的,應當經過凈化處理達到養殖用水水質標準。養殖水體水質不符合養殖用水水質標準時,應當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經處理后仍達不到要求的,應當停止養殖活動。
如何提高水質監控能力,推廣普及規范化的水質監控手段,是擺在生產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目前,我國水產養殖水質監控還處于較低水平,多數采取經驗法,即利用目測比較,隨意性很大。有的采取化學試劑分析法,就是通過化學反應對水質中的一些參數進行量化,在生產實踐中,由于現場檢測缺少精確的分析,導致量化的精度較低。而實驗室檢測成本高、周期長、數據參數數量有限,應用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目前,采用計算機自動監控系統監測水質在一些發達國家受到普遍重視,一套完整的多參數水質實時檢測監控系統能連續、及時、準確地監測目標水域的水質及其變化狀況。許多科研機構和企業正在對其進行研究和開發,如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和荷蘭等國環境水質在線檢測系統,檢測精度和智能化程度較高,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多參數水質實時檢測監控就是利用現代傳感器技術、自動測量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以及相關的專用分析軟件和通訊網絡所組成的系統,該系統通過對養殖水體中一些主要影響魚類生長和健康的參數進行量化分析,進而采取相應措施調控水質,確保水質符合安全需求。自動監測和控制的主要參數一般有色、味、pH、N03-、N02-、NH4+、P043-、COD、揮發性酚、石油類、六六六、滴滴涕、樂果、甲基對硫磷、氟化物、馬拉硫磷,Hg、As、Cu、Cr、Cd、Pb等。如水體的溶解氧應保持在5mg/L~8mg/L,至少應保持在4mg/L以上,不低于3mg/L,pH值在6.5~9.0之間,不高于9.2。海水養殖在7.5~8.5之間,每日差別不得大于0.5。氨氨(NH3-N)含量在0.6mg/L以下,硫化氫的濃度應嚴格控制在0.1mg/L以下。通過監測和控制以上參數和范圍,把水質控制在養殖要求的范圍內。
近年來,我國也有一些廠家如河海大學及老牌廠家上海雷磁廠等在生產多參數水質實時監測裝置方面做出了一些嘗試,然而由于所選的監測參數少,質量也不夠穩定。還有一些單位在水產養殖多參數實時檢測儀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嘗試,如南京特安公司和北京、山東一些專業生產水產養殖用水質分析儀器的廠家,推出了一批單參數和多參數儀器,價位適中,操作簡便,但由于其傳感器使用期限和校驗等問題,影響了在生產實踐中的廣泛應用。
目前,多參數實時檢測設備或系統是廣大水產養殖戶急需的產品。通過該系統可以掌握動態的環境水質信息,實現水產養殖的科學指導,做到養魚先養水,安全用藥或不用藥,降低投資風險,有效提高水產品質量。有眼光的生產廠家應該根據目前我國水產養殖現狀,加大科研力度,解決好傳感器的維護及校驗問題,結合無公害水產品養殖標準,生產出物美價廉的水質測試和水質調控的集成系統,促進我國水產養殖的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為實現我國水產養殖業增長方式轉變提供有效保障。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