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獲得池塘養魚高產,實行混養密放后,投餌施肥多,密集的魚類和大量的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好氣性細菌等呼吸以及它們排泄的糞便和其它有機物在分解過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隨著氣溫升高和魚類的生長,這樣的池塘往往容易出現水中氧氣不足。當缺氧嚴重,魚類浮向水面呼吸,此時,如不及時采取急救措施,就會造成魚類的窒息而大量死亡,甚至全塘覆沒,俗稱“泛池”。
引起池塘缺氧的原因,除放養密度高以外,還有以下一些因素:
1、陰天光合作用降低,同時氣溫高,氣壓低,氧的溶解度降低。因為水中溶氧量與氣壓成正比,氣壓低,造成水中溶解氧相對降低。
2、天氣悶熱,溫度高,傍晚下雷陣雨,使池塘表水溫急劇下降,從而引起上下層水產生對流,上層溶氧較高的水下沉,很快被下層水中有機物質所消耗,而上層水溶氧量降低后又得不到補充,引起池水缺氧。
3、池底淤泥過多,盲目投餌,施肥不當,或一次施放過多的有機肥料;造成有機物在魚池消耗大量的氧并放出有毒氣體,惡化水質,激發“泛池”發生。
4、放養比例不當。若只放養白鰱,不放或很少放養花鰱,造成浮游動物不能被花鰱食用,而浮游植物被白鰱 和浮游動物大量攝食,結果池塘因浮游植物含量少而光合作用弱,水體中以光合作用為主要來源的溶解氧就大大減少,同時,由于大量的浮游動物呼吸而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氣,最后就導致池塘魚類缺氧而浮頭直至“泛池”。
“泛池”的預測:
1、看天氣。若天氣悶熱,氣壓低,無風,陰雨或有雷陣雨,水質易惡化,易造成缺氧浮頭。
2、看食欲。魚類無病,吃食量突然減少,表明水中缺氧,魚類將易發生浮頭。
3、看魚的活動。魚類群集水體上層散亂游動,并可見到陣陣水花,說明水的深層已缺氧。
4、看水色。池塘水色濃黑混濁,水面出現氣體和泡沫,泡沫覆蓋池塘水面達一半之多,說明池中溶氧消耗很多。
“泛池”的預防:
1、冬季清塘時,挖去池塘過多淤泥,使池底淤泥保持20厘米左右。
2、加強飼養管理,施行科學投飼,及時消除殘餌。
3、施放發酵過的肥料,以少量多次原則,根據氣候和水質狀況而確定施肥量。
4、在悶熱的夏天和初秋,應加強巡塘觀察,經常加注新水,適當減少投飼。
5、各種魚放養比例要適當。
6、高產塘投放魚類密度高,投餌施肥多,應安裝增氧設備。
“泛池”的解救:
1、發現魚類浮頭,應立即灌注新水或開動增氧機械。
2、全池潑灑石膏,每畝水深一米用石膏2.5kg,兌水全池均勻潑灑。
3、全池潑灑明礬,每畝水深一米用明礬1.3kg,兌水全池均勻潑灑。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