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目前的水產養殖中,普遍采取種苗高密度放養、高密度投餌,魚類大量排泄物造成養殖水體環境惡化;加上有的魚塘缺少水源補充,淤泥過多,塘小水淺,容易造成魚蝦缺氧浮頭染病死亡,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在珠江三角州地區池塘養魚中,上世紀90年代開始使用增氧機。增氧機是池塘養殖成功,取得高產增收的必備機械設備之一。現在使用的增氧機主要有:葉輪式、水車式、潛水式(推流吸氣式)、噴水式(增氧排灌兩用浮水泵)、水底氣管式、充氧式等增氧機。隨著科技的進步,增氧機的類型也不斷改進與完善。合理使用增氧機,不但可以預防和減輕浮頭,而且可以改善水質,加強池塘水體物質循環,減弱或消除有害毒物,促進浮游生物繁殖。那么,如何正確使用增氧機呢?
一、在夏秋季高溫期間的晴天中午,特別水質肥沃、浮游植物豐富的魚塘要開啟葉輪式增氧機2-3小時。因為在高溫的晴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別強,向水體中放出大量氧氣;然而,在水質肥的魚塘,光照只能在到20-30厘米的深度,在水體的中底層因沒有光照到達而造成較少的浮游植物分布,光合作用較弱。在這種情況下,水體表層溶解氧達到飽和,而水體底層溶解氧相對較低,葉輪式增氧機有向上提水的作用,開機時能造成魚塘水體垂直循環流轉。一方面可以將表層水中的溶解氧傳到底層增加水體的溶解氧,使整個魚塘水體的溶解氧達到飽和狀態;另一方面,通過增氧機的攪動提水作用,把底層水雜質沖上帶到表面光照暴曬,經過理化作用,使底層水中的有害物質散發到空氣中,起到淡化凈化改良水質的作用。
二、“南撞北”天氣,池水上下層急速對流,池中含氧量迅速降低,這時要早開、多開增氧機。如果白天太陽光強,溫度高,傍晚突然下雷雨,溫度較低的大量雨水進入魚塘,使魚塘表層水溫急劇下降,比重增大迅速下沉,下層水因溫度高比重小上浮,因而引起上下層水急劇對流,上層溶氧量較高的水體傳到下層去,暫時使下層水溶氧量升高,但很快就被下層水中還原性物質所消耗,上層水溶氧量降低后得不到及時補充,結果使整個魚塘的含氧量迅速降低,容易引起魚類浮頭。另外,有時白天吹南風,氣溫很高,到晚突然轉北風,氣溫轉低,加速了上、下層水位的對流,造成缺氧,這時也要及時多開增氧機幾個小時進行調節增氧。
三、水中溶氧量供不應求時要早開、多開增氧機。夏季若遇連綿陰雨,光照條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水中溶解氧補給少,而魚塘中各種生物體的呼吸作用和有機物的分解作用卻需要消耗大量的氧,以致造成水中溶解氧供不應求,容易引起魚類浮頭。還有另外一種情況也要多開增氧機,即陰雨天水清見底,浮游植物很少,水蚤很多,幾乎吃光了魚塘中浮游植物,因缺少光合作用產氧來源而造成魚塘容易缺氧。
四、“氧債”大時要多開增氧機。即久晴未雨,池塘水溫高,由于大量投飼而魚類又大量排泄而造成水質過肥,透明度低,水中有機物多,上下層氧差大,下層“氧債”欠帳大。如長期不加注新水會造成水質過肥敗壞而容易引起缺氧浮頭死魚。
五、投喂飼料前后1-2小時應開葉輪式增氧機(特別是鰻魚、塘虱、山斑魚等養殖),葉輪式增氧機攪動魚塘水體,使水體形成循環流動,一方面將飼料的味道帶到魚塘各處,達到誘食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魚類形成吃料的條件反射習慣。
六、傍晚時分一般不宜開啟輪式增氧機,因為這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即要停止,不能向水中增氧,由于開機后上下層水中溶氧均勻分布,上層溶氧降低后得不到補充,而下層溶氧又很快被消耗,結果反而加速了整個魚塘溶氧消耗的速度。
七、在夏季期間,肥水塘往往因魚口過密和其它生物體耗氧而引起缺氧造成局部或全塘魚類浮頭。因此,最好在下半夜1-2時開增氧機,一直開機到第二天早晨7-8時太陽出來后經浮游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造氧魚類不浮頭后才停機。
為了提高使用增氧機的效果,也要搞好池塘養殖生態環境和正確保養增氧機。比如養殖一個周期后(3-4年),要進行徹底清淤消毒,淺塘挖深,小塘并大,堵塞滲漏,并保證有充足的水源經常或定期灌排水,等等。這樣才能淡化消除氨氮過理,亞硝酸鹽,硫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減少氧債,有效提高水中溶解氧,促進魚類正常生長,達到增產增效增收。正確保養增氧機,由于類型多,一般按說明書去保養。具體說要做到“三勤”:一要勤檢修電壓電路、開關插座、保險盒等;二要勤檢查保護器動作是否正確運轉;三要勤維修換掉更新損壞或過期機械設備和零部件,保證機械設備處于精良狀態,一旦需要,馬上投入正常開機增氧運轉的效益上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