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魚身上長了霉斑該怎么辦?”、“魚食欲不好怎么辦?”近日,記者在基層走訪時不斷聽到養殖戶提出這樣的疑問。為此,記者咨詢了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的王秀珍教授,她說,我省天氣逐漸回暖,應控制好養殖水體環境,注意防治各種細菌病,避免以上狀況出現。
確保水體良性循環。王秀珍教授介紹,在低溫條件下,增氧機少開甚至不開,加之光照減少,藻類容易大量死亡,養殖品種的排泄物等綜合因素導致養殖水體底部環境惡化,致病細菌大量滋生。目前,氣溫回升,惡化的水體極易引發泛塘和病菌與寄生蟲泛濫。因此,目前水產養殖應確保水體良性循環,可在晴天開增氧機,排除底塘污水,邊排邊注入新水,并輔以潑灑用25℃以上水活化過的雙倍芽孢桿菌。她說,目前晝夜溫差大,應盡量加深養殖水體,以緩沖水壓差,緩和水溫差。
勿過量投餌。王秀珍教授介紹,養殖品種在長期低溫過程中攝食量大大減少,目前隨著水溫回升,其攝食量都不同程度地增加,此時更要注意適當投餌,防止過量投餌引起養殖品種腸道不適及造成水質污染等。她建議,目前最好少于正常投餌量投餌,此后逐步增加,直至正常,必要時可以配制部分藥餌投喂,如添加維生素C與葡萄糖來增強水產品種的抗應激能力和免疫力等,添加土霉素與氟苯尼考預防腸道炎以及細菌性疾病。
避免搬動魚類。王秀珍教授指出,低溫期間病菌長時間慢性繁殖,當水溫回升后病菌繁殖速度加快,數量陡增,對魚體造成的危害加重,受傷的魚類易發生各種細菌性疾病。因此,她建議盡量避免搬動魚類,以減少魚體損傷,同時配合使用部分益生菌加以調理,并注意加強營養,可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維生素C及免疫增強劑,以增強魚類免疫力。此外,也要做好消毒與病害防治工作,發現病害后一定要對癥下藥。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