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我國水產品的年總產量連續幾年居世界第一,但質量卻不盡如人意,水產品出口常常因為使用違禁藥物和微生物超標等原因而被拒收。我國有5000多家水產品加工企業,但符合出口標準的水產品加工企業只有159家。傳統的水產養殖業已經走到了盡頭,水產健康養殖將成為這個行業的必然發展趨勢,以下五大措施有助構建水產健康養殖模式。
一、開展水產養殖品種的選育工作,培育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在提倡科學養魚的同時,應積極開展水產養殖良種的引進、選育、自繁自育和提純復壯工作,為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解決人工養殖條件下水產養殖動物的疾病防治問題,可以遵循兩條技術路線,—是使水產養殖的環境條件滿足水產養殖動物的生理、生態需求;二是培育和選擇適宜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條件的水產養殖品種。
二、實行科學放養許多現行的水產養殖模式多數是從追求養殖產量和經濟效益出發,品種搭配不合理,養殖生產方式單一,這就造成了水產養殖環境的惡化,影響了養殖產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同時還對自然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可持續的水產健康養殖模式應該使水產養殖品種結構搭配合理,經濟投入和養殖產量相適應,水產養殖業、種植業、禽畜飼養業有機結合,通過養殖系統內部廢棄物的循環再利用,達到最佳的環境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進行高效飼料的開發飼料質量是影響水產養殖效果和環境生態效益的一個重要因素。飼料質量不僅決定了飼料本身的轉化效率,而且對池塘環境也有一定的影響。飼料質量低下,不僅影響著魚類的正常生長,而且還會在養殖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排泄物,污染水產養殖環境。
四、實施健康管理和病害控制目前,水產養殖過程中的病害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水產養殖中的健康管理和病害控制是健康養殖的關鍵技術措施。
五、無公害漁藥的研制與開發目前,水產養殖中使用的漁藥大多是由人藥、獸藥復配而成,其針對性不強。有不少漁藥在水產養殖動物體內容易形成殘留,長期使用這些漁藥,對水體的生態環境和人類的健康都會帶來嚴重的危害,影響我國水產品的出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