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不同環境中生長的鱉,其肉味品質各有差異,一般可根據以下方法進行辨別分級:
一、根據體型區分
體型較圓,裙邊(即甲蓋邊緣部)寬而厚者為上等品;體型橢圓,裙邊狹而薄者為下等品(但要注意雌雄體型的差異)。
二、根據體色區分
一般背甲與裙邊呈青綠色或淡黃色,表面潤滑帶有光澤,特別是腹甲呈金屬色,四肢基部周圍呈黃色者為上等品;背甲呈黃褐色或黑褐色,腹甲特別是四肢基部呈赤色者為中等品;背甲呈暗黑色或暗褐色,腹甲呈青白色者為下等品。
三、根據四肢基部脂肪的顏色區別
飼養環境的不同可造成體色各異,在水質肥、水色濃、水較深的水域中,鱉背部色偏黑,腹部偏白;在水清、沙底的水域中,鱉背部色偏黃,腹部為灰白色。鱉體色的變化主要因環境與內在因素的改變而改變,因此,若要更準確、科學地評價鱉的品質,還要進行解剖觀察。切開鱉的四肢,根據基部脂肪的顏色加以區分:呈奶油色為上等品;近乎白色或灰白色者為中等品(人工養殖的鱉大多用配合飼料飼養,一般屬此類);呈黃褐色乃至土黃色,脂肪變硬并伴有惡臭者為下等品。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