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斑馬龜也叫臺灣草龜,是淡水龜類中體型較大的一種,其背甲長達20厘米左右,寬16厘米左右。頭部較小,上喙有細齒,背甲量粟色,略拱,腹甲呈棕黃色,每一盾片上有一塊大墨漬斑塊,甲橋明顯,背甲腹甲間以骨縫相連。因其頭部、頸部布滿黃黑相間縱條紋,四肢也布滿綠色條紋,故稱斑馬龜。此龜集食用、藥用于一身,受到廣大城鄉居民的喜愛。但目前此龜的數量極少,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飼養斑馬龜是廣大農牧漁民、下崗職工脫貧致富的好門路。現將斑馬龜的人工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 雌雄鑒別 雄性背甲較長,后部較窄,肛孔位于腹甲后緣較遠處。雌性背甲寬大,殼較拱,肛孔位于腹甲后緣較近處。
(二) 飼養環境和生活習性 成年斑馬龜宜飼養在水池或較大的玻璃缸中,水位在20厘米以上(100克以下幼龜,水位在10厘米左右),也可飼養在潮濕的沙土上。以動物性飼料為主。
(三) 飼養管理 斑馬龜雖是一種適應性較強的龜種,但對溫度的變化較為敏感。日常飼養條件下可喂豬肉、魚肉、小蝦等,尤其喜食小魚蝦,每日喂1次—2次,每次飼喂量按龜體重的2%,也可適當提高,但不能突然提高,應循序漸進,使它逐漸適應,以免引起消化不良。每年的初春是龜成活的關鍵時期,這時龜處于半冬眠狀態,加之晝夜溫差大,如掌握不好極易使龜發病。溫度在15℃時,應采取人工加溫,使溫度保持在22℃以上再喂食(喂食后環境溫度不能降低)。
夏季水溫在34℃左右時,龜的進食量較大,此時應加大投喂量,以加速龜的生長,若無需繁殖,也可每星期喂1次—3次。平常應勤換水(可在喂食前進行),但不能用涼水,以免溫度相差過大,引起不良反應。
秋季是飼養斑馬龜的關鍵時期,俗話說春養骨頭秋養膘,龜體內儲存營養物質的多少直接影響到龜的冬眠。所以,在秋季要加大投喂量,在餌料中還應添加維生素C和復合維生素,以提高龜的抵抗力。還應注意環境溫度的變化,如夜間溫度在18℃左右,白天切忌再飼喂,以免適得其反,引起疾病。秋季飼養得好,利于龜的冬眠。
冬季可將龜放到潮濕的沙土上,或放在水深10厘米的缸中,讓其冬眠,水溫不能低于5℃,否則龜的冬眠安全將受到威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