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淺灘養殖
養殖場地的選擇
(1)地勢比較平坦,退潮后能露出廣闊的潮間帶,而且干露的灘面上要有些積水。
(2)底質較硬,以沙底、沙泥底為好。
(3)風浪較小,水質澄清、潮流暢通。
(4)要有一定的淡水流入,營養鹽豐富。
(5)海水比重變化在1.005-1.025范圍內。
(6)海水溫度變化只要冬天不結冰,夏季不超過35℃即可。
養殖方法
(1)撒苗養殖:當江蘺苗長達5-6cm以上時,將淺灘加以適當的整理,清除雜藻,然后將江蘺幼苗連同生長基整齊地撒放在淺灘上進行養殖。撒苗后的密度,以每個生長基之間的距離為30cm左右為宜。在南方經過3個月的養殖,藻體長度一般可達1m左右,而在北方要到六、七月份方能達到收獲標準。這種養殖方法雖然比較簡單,但只要管理得當,海區肥沃,其畝產干品可達100kg以上。
(2)插簽養殖:竹簽是用竹子做成,長15cm,寬0.5-0.7cm左右,在簽的頂端1厘米處劈成溝形夾口,以夾江蘺的幼苗。操作時將長約10cm的江蘺從原生長基上拔下,經過整理后打竹簽夾口,將幼苗夾上,退潮按行距50cm,株距20cm的規格進行插植。一般畝插6000-7000棵,經2-3個月的養殖,操作可達1m以上。
(3)網簾夾苗養殖:在潮間帶淺灘上選擇較為平坦而又稍有積水的場所,隔一定距離打入小木樁,用以固定網簾,每個網目夾一簇江蘺苗,進行江蘺養成。
養成管理
(1)補苗和護苗:由于風浪的沖擊,種苗夾得不牢或苗簽木樁插得不深,往往流失或倒伏。因此夾苗后要經常檢查,發現掉苗或倒伏要及時進行補苗或扶正。
(2)清除敵害生物:在養殖期間,水云、滸苔等雜藻等江蘺爭奪營養,妨礙江蘺生長,螺類,水禽、魚類等常以江蘺為食,這些都應及時設法排除。
(3)洗刷浮泥:藻體表面有浮泥時,要及時加以清洗,否則對生長不利。
(4)越冬措施:在北方養殖的江蘺,冬季天氣寒冷,則需要采取越冬措施。
(二)筏式養殖
養殖海區的選擇
(1)潮流暢通,風浪較小,養殖器材不致被破壞,江蘺藻體不易被打斷脫落。
(2)水質肥沃,有淡水流入。
(3)水質澄清,透明度較大,退潮后水深在2-5m以上海區。
養殖方法
養殖水深一般2-3m,浮筏每臺裝設浮綆6-8條,浮綆每條長約30m,用長2m的竹筒浮子7個,浮綆兩端有纜繩分別用樁固定,浮綆與浮綆平行,間距3m,順流方向設置。夾苗繩野生芒苗制成(也可用聚乙烯)直徑1-1.5cm,平養的夾苗繩長3.6m,垂養的夾苗繩長1.8m,繩距25cm,苗繩上每距16cm夾苗一簇,每簇1-3株。
養殖管理
(1)水層調節,水層淺光線過強,可導致江蘺變白死亡;水層深光線弱,江蘺生長緩慢。一般養成筏的水層調到20-40cm為宜。
(2)施肥,海區營養鹽的差距較大,在北方的貧瘠海區應考慮施肥。如以0.1%的硝酸銨溶液對江蘺藻體每周浸泡2次,每次1小時。
(3)安全護理,筏式養殖生產,不安全的因素較多,特別是季節風危害較大,往往給生產造成極大的損失。因此對筏架要經常進行安全護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