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池中的淤泥含有魚類在水體生活中所需的各種有機物和無機鹽類,但是,淤泥過厚會導致魚池生態環境惡化。據調查,絕大多數使用多年的魚池,其淤泥的厚度一般都在50厘米以上。淤泥過厚造成的主要隱患有:
1、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蟲增加。淤泥過厚易造成魚池水質變壞,酸性增加,使魚類抗病力下降。同時,致病微生物的大量滋生蔓延,會導致魚病暴發與流行,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2、有毒物質增加。淤泥中的微生物通過氨化作用,分解產生大量的氨氣、硫化氫等毒性較強的氣體,會抑制魚類和其它水生物的生長。
3、魚池水體缺氧。由于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在高溫季節,有機質在細菌的作用下氧化分解,不斷消耗水中的溶氧,造成池水缺氧。在缺氧條件下,厭氧細菌又大量繁殖,產生對魚類有害的氨氣、硫化氫、有機酸等,這些物質又強烈親氧,使池水的溶氧進一步減少,以致造成池中魚缺氧浮頭,如遇連綿陰雨、悶熱天氣,則池水溶氧更為缺少,極易發生泛塘死魚。
4、池塘載水量下降。游泥過厚,池塘的載水量就會減少,直接影響養殖產量。
因此,必須及時清除池內過多的淤泥。養殖者應利用冬春季節,投入人力、物力抓好清淤工作。清淤時,先抽干池水,曝曬池底,待淤泥板結后,人工挑運出池,也可用機械清淤,提高工作效率。清淤后最多留10厘米左右厚的淤泥,以保持魚池肥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