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降低飼料系數是降低養魚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在養魚生產中,可采取以下幾點措施來降低飼料系數。
一、投入體質健壯的優良魚種 體質健壯的優良魚種,食欲好,抗病力強,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對飼料的利用率也高,易獲高產。而體弱多病的劣質魚種則生長速度慢,可謂“光吃東西不長肉”,養殖成活率較低,難以獲得高產。因此,在生產實際中,培育優良魚種至關重要。優良魚種的標準是:體質健壯、規格均勻、無病無傷。
二、投喂營養全面的人工配合飼料 配合飼料是根據魚類的營養需要制成的營養平衡的飼料。它集各飼料原料營養之特點,各種飼料互相配合,使各類飼料能得到合理的利用。配合飼料中常添加某些非常規成分,使日糧成分更趨完善,避免了常規飼料因某些特殊養分的不足所造成的損失。因此,投喂人工配合飼料能使飼料的利用效率得以大幅度的提高,魚類生產力也顯著增強。自行配制的配合飼料除了要考慮飼料原料的營養特性外,還要考慮飼料的適口性及營養成分的可消化率。其次,要考慮經濟的原則。飼料原料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發揮本地飼料的資源優勢。
三、完善飼料的投喂技術 投喂技術中的關鍵環節是確定投喂量。投喂量的合理與否,不僅關系到飼料消耗的多少,也關系到魚體生長的快慢以及魚產量的高低。魚的攝食量與魚的食欲、飼料的品質、魚的種類、大小及水溫、溶氧、水的pH值等環境因子密切相關。在確定投喂量時,必須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在生產實踐中,要根據季節變化和魚體的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合理制定出全年的投喂量;其次,參考有關研究得出的投喂率表及修正方式法,確定魚的日投喂量。所謂投喂率即每日投喂量占魚體重的百分率。在計算出日投喂量后,還要根據不同魚類的生活習性安排每天的投喂次數、時間,每餐的投喂量及投喂地點。另外,在投飼時,要選擇合理的投喂方式并且要保持其相對的穩定性。
四、調節和改善水質 養魚水質的好壞,不僅關系到養魚是否獲得穩產、高產;也直接影響飼料系數的高低。水質調節的方法主要有:
1、合理施肥,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2、適時加注新水,保證池水有較高的溶氧量。
3、合理使用增氧機,嚴防魚類浮頭。
4、定期施放生石灰。一般每半個月一次,每畝施入15—20公斤,維持水質pH值中性至弱堿性。
5、施用生態制劑,改良魚塘底質,最終使水質達到肥、活、嫩、爽的理想效果。
五、搞好魚病防治 魚類的健康狀況直接影響飼料系數高低。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魚病防治原則。努力做到“四看”和“四定”,即看季節、看天氣、看魚的活動情況、看魚的攝食情況;定質、定量、定時、定位投飼。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魚病,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確保飼料被充分利用和池魚高產。
六、實行淡水池塘80:20養魚法 80:20養魚法的核心內容是,在淡水池塘中,某一種吃食性魚類的投放量占80%,而服務性魚類的投放量占20%。此項技術能使飼料的貯備和投喂具有對口性;魚病的防治具有針對性,能提高飼料的利用率與轉化效率,減少對水質的污染和飼料的浪費,真可謂“抓大放小”。而服務性魚類既可調節水質,又可獲得一定的魚產量,增加經濟效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