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年隨著甲魚價格的持續穩定,其他水產品價格的回落,新一輪養殖甲魚熱又在全國悄然興起。由于養殖水平的不斷提高,溫室設施比以前更簡便實用,但養殖密度的增大使病害發生的機會增多,稍一疏忽就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溫室養殖又是現代加溫養殖的重要環節,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年養殖的成敗,本人認為溫室養殖成功的關鍵是如何通過科學日常管理防止甲魚生病。現就本人養殖過程中的一些做法作一介紹。
首先是飼料的選擇。飼料占整個養殖成本的50%左右。飼料的選擇對養殖戶來說,很大程度上決定養殖成本大小、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筆者認為應該選擇質優價廉、利于甲魚攝食、生長的品牌飼料。
其次平常管理應勤觀察,粗細結合,防重于治。現就三個易發病階段加以探討:
一、初放養(進苗后1個月內)
這一期甲魚初放,規格小,飼料采食量不大,水質相對清瘦,水體很難調節。較好的辦法是放苗前一周進水,用黃泥1斤加生石灰25克每立方米水拌漿潑灑,苗進池前12小時~24小時用溴氯海因0.8ppm~1.0ppm潑灑一次。飼料以1小時~2小時內吃完為宜,初期以食臺板略有殘渣為佳,這樣做對小甲魚生長有利,盡量避免甲魚規格差異,又能使水體迅速變肥,減少小甲魚受傷而引發的真菌病。如果水體沒有異味則盡量不換水,即使確實要換也不能一次換水超過1/3水體。內服藥以多種維生素和增進機體免疫能力的營養型藥物為主,一般是前10天~15天不用藥,以后每7天~10天,用碘、溴和氯制劑消毒一次,藥物選擇應以穩定性強、刺激小的品種小劑量潑灑。
二、養殖中期(4~5個月)
此時多為秋冬交替時節,外界環境變化大,飼喂量較大,甲魚生長快,溫濕度比較適應細菌繁殖,水質易變化,應勤觀察水體和甲魚生長情況,水色應保持在渾黃色,較濃無異味,并適時添換新水,但以排污為主,換水量最好不超過1/2。內服以保肝利膽清熱解毒的中成藥,抗生素類可根據具體情況定期服用。西藥每3天~5天用一次,用量為2克~3克;中藥為7天~10天,用量為20克左右。外用以碘、溴和氯制劑為主,生石灰每月用2次~3次,以調節水體pH值,減少病菌的大量繁殖。
三、甲魚出溫室前
這一階段甲魚規格較大,生長快,外界溫度回暖,室內養殖時間長,攝食量大,加上排泄物多,水質較差,水體很難控制。
此時甲魚內臟負荷較大,如有不慎內臟很易出毛病,同時誘發體表癥狀的出現。應適當加大換水量,注意觀察,盡量保持水環境的穩定,飼料量應適當控制以防甲魚拒食誘發病害發生,內服以調理甲魚生理機能增強抗病能力的營養劑和藥物為主,抗生素類藥物也要增加用藥頻率,保肝利膽藥要經常添加,增強甲魚抗應激能力,防治甲魚出溫室后應激反應大而繼發其他毛病。外用消毒藥劑量和次數應適當加大,抗生素類藥應慎用,經常更換品種潑灑,消除體表病癥,利于甲魚生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