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刺參保健價值的認可及自然生長刺參資源的不斷減少,刺參在市場上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近幾年來開始出現海參養殖熱,目前利用圍堰、蝦池筑礁養殖海參已成為我國北方地區海水養殖的主要模式和經濟產業。據統計,2004年僅山東省海參養殖面積就達到36萬畝,年產鮮參5.7萬噸,實現產值70多億元,占全省水產養殖的三分之一。海參養殖對我國漁業結構調整增加漁民收入及振興沿海地區的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水源干凈,無污染,溫度、鹽度適宜,巖礁底或泥沙底是海參棲息的首選條件,但目前海參的主要養殖模式難以全面提供上述條件。對于潮間帶壘石養殖方式來講,由于養殖面積大和潮汐納水的特點,數年連續養殖難以清除池底,造成池底生態環境惡化而導致病害。而蝦池改造的池塘因其養殖密度太高,池底沒有足夠的硬質附著基,以爛泥底為主,容易發生病害。因此在目前的養殖方式下,建造便于清池和搬動、使用面積大的附著基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山東乳山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在養殖過程中摸索用遮陽網作附著基并獲得成功,目前用遮陽網作附著基在乳山市推廣面積達3000畝,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現將經驗總結如下:
遮陽網附著基的制作
遮陽網附著基的原材料為遮陽網和舊扇貝盤。在加工遮陽網時根據實際需要訂制好尺寸,一般90厘米寬,長度可以根據養殖池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節。把遮陽網縫到扇貝盤上,每80厘米左右縫一個扇貝盤,上面留一個10厘米左右的空隙,形狀類似扇貝籠。
遮陽網附著基的投放
投放時最好是把水排干,這樣操作起來簡便快速,而且容易控制網口跟池底呈90度角。如果是帶水操作一般投放選在春秋季節,因為這兩個季節可以把水位放至最淺。帶水操作時為了使網口偏向一側,在投放時下部墜上小石頭,并且在投放的起始點用石頭或沙袋壓住,投放時要注意把遮陽網籠拉直,以防堆積下陷。遮陽網籠的投放方向與進排水方向一致。
放苗
附著基投放20天左右后,待遮陽網表面長滿大量底棲硅藻等基礎生物餌料后開始投苗。苗種規格400頭/千克左右,放苗密度6000頭/畝。苗種投放采用直接放入遮陽網籠的方式。
養殖過程中的管理
常規檢測 堅持早、晚巡池,檢查海參的攝食、生長、活動及成活情況;監測水質變化,重點監測水溫、鹽度、溶解氧等容易波動的指標,定期測定其他水質指標,如氨氮、亞硝酸鹽氮、硫化氫等。
換水 水質是養殖水生生物的主要生活環境,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養殖對象的生長發育與生存死亡。水質調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養殖前期(6月之前),水位不宜過深,一般以100厘米~120厘米為宜,每潮要根據池塘的具體情況適時換水,以利于基礎餌料生物的繁殖及刺參的正常生長。養殖中期(進入7月之后),應逐步加深水位,一般應保持在1.5米~1.8米以上,并加大換水量,保持水質清新,以確保刺參夏眠。養殖后期(到9月中旬左右),可以適當降低水位,此時刺參夏眠結束,有利于刺參的活動與攝食。
夏眠管理 夏季水溫超過20℃,大個體海參陸續夏眠。夏眠期間,海參基本停止攝食和活動,代謝水平降低,應急抗病能力減弱,因此在夏眠階段要加強管理。加高水位,有條件的使用遮陽網盡量控制水溫不超過28℃;夏眠期間正值多雨季節,大量的降雨容易引起參池鹽度的急劇變化,要在雨季來臨前修筑好堤壩以防淡水進入。
收獲
養殖半年到一年就有大部分海參達到商品規格,在養殖期間未發生病害,且長勢良好。通過解剖出池的海參發現,遮陽網附著基養殖出來的海參出皮率高,品質好,這可能與遮陽網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能附著大量的藻類有關。
小結
采用遮陽網作附著基大大節約了養殖成本,以一畝養殖池塘來統計,采用遮陽網縫制成的附著基則需要520元左右。遮陽網的使用還充分考慮了刺參的生活習性,保證了刺參在弱光條件下健康快速生長的需要;遮陽網采用聚烯烴樹脂材料這就決定了它有相當大的比表面積,從而為藻類提供了更多的附著場地,豐富的藻類為海參的快速生長提供了保證。
別的附著基在投放時基本上要求放干水,帶水操作相對困難,而遮陽網附著基在有水的情況下操作起來也不麻煩,并且由于遮陽網重量較輕,對于軟泥底的池塘來說也不容易下陷,是目前軟泥底池塘最好的造礁方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