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農民日報資訊:滄州研制成功新型微生物制劑72小時可“吃”凈養殖池塘污染
以往臭氣熏天的養殖池,使用一種微生物制劑后變得干凈清澈了,魚蝦蟹蚌可以自由游弋了。3月8日,河北滄州市科技人員研制的、解決養殖池污染問題的“靈丹妙藥”,得到了河北省專家的一致認可。
據悉,我國是水產品第一養殖大國,但水體污染是令廣大養殖戶最頭疼的一大難題。用打撈等物理方法,雖可清除部分污染物,但對氨氮、亞硝酸鹽等化學污染物以及禽畜糞便等的處理難以奏效;使用抗菌素和化學藥物等化學方法,不僅會造成藥物殘留,使病原體產生抗藥性,同時會污染水環境,殺害水中的有益菌,造成水產養殖生態環境失調,導致魚蝦病害頻繁發生。
從2000年開始,河北滄州科技人員開始“啃”起這塊“最硬的骨頭”。項目定名為“益水素、亞硝凈降解養殖池塘氨氮、亞硝酸鹽技術研究”,由專門從事微生物研究的機構河北省滄州旺發生物技術研究所獨立實施。項目被列為河北省計劃外科技項目,2008年被列入滄州市科技計劃。經過科研人員歷時8年的實地考察、反復實驗,終于研制出了一種能夠“吃”污的微生物制劑———益水素和亞硝凈,并在云南、山東等全國20多個省市215萬畝不同水質、不同養殖品種、不同模式的池塘進行了實際應用。應用實踐證明:益水素和亞硝凈對氨氮、亞硝酸鹽的72小時降解率達到98%以上。
3月8日,河北省科技廳鑒定委員會經過相關程序,對這一科研項目出具了鑒定意見:項目工藝及設備屬國內首創,項目總體水平居國內領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