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心網資訊:3月份本該是養魚戶收獲的季節,但五家渠猛進水庫(青格達湖)的養殖戶寧星卻高興不起來。從3月中旬開始,寧星就開始忙碌著打撈死魚。
|
3月30日下午4時,記者在猛進水庫水域看到,死魚、水草和泡沫糾纏著浮在水面,空氣中彌漫著濃烈刺鼻的惡臭,還不到盛夏這里已是蒼蠅亂舞。
在水庫的大壩上,有兩撥人忙著往外撈死魚。水庫水管處的職工死魚從水庫里撈出來,以免水被再次污染;周圍的住戶則忙著揀大個兒的死魚,挑回家給家禽家畜當飼料。
|
寧星告訴記者,今年損失約有100噸魚,其中大多是去年投放的魚苗,也有少部分成魚在里面,損失約80萬元。
他苦笑著說:“比起2007年的‘全軍覆沒’,今年死的還不算多。但有不少是成魚,大的都有三四公斤了,正是上市的時候,真是可惜了!”
至于死魚的原因,他分析說,一是湖水受到污染;二是冬季水庫大面積結冰形成封閉式水環境,使湖底淤泥產生的大量廢氣無法及時排放,各種毒素長時間在湖區內聚集,最終導致魚大量死亡。
2004年,寧星等人與猛進水庫管理處簽訂了水產養殖承包協議,承包期5年,當時有7名股東。2004年和2005年,因為蓄水量嚴重不足,為了保證下游40多萬畝棉田灌溉需要,管理處不得已幾次將水放干,寧星的投入全部泡湯。
為彌補他的損失,管理處又將合同期限延長了兩年。2006年,寧星打算大干一番,挽回以前的經濟損失。當年春天,他向水庫投放了170噸大規格(600克-700克)大頭花鰱、鯉魚和鯽魚苗,秋天又投放了90噸,投苗密度嚴格按照一畝水面不高于200公斤的標準。魚苗如果正常生長,6個月后就可捕撈上市。
“沒想到,真的是沒想到,2007年對我的魚塘來說簡直就是災難性的一年,當時死魚達到了600噸,幾乎都是成魚,那年我是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隨后,寧星認為水庫是被污染,造成2006年投放的魚苗全部死亡,于是多次找相關部門反應污染問題。
大量的魚死亡引起猛進水庫管理處的高度重視,立即查找水庫死魚的原因。寧星也找到昌吉市水質檢測局,讓他們提取水樣進行化驗。化驗結果讓他大吃一驚:水不缺氧,氨氮等化學物卻嚴重超標,也就是說污水是造成大批魚死亡的元兇。
為了改善猛進水庫水質,2007年10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五家渠市投資300萬元,動工興建了兩條湖外污水直排渠道,使猛進水庫的水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2008年,寧星再次投放80噸魚苗,可是現在又出現大量的死魚浮在水面。不過寧星已感到很慶幸了:“還好死的都是些魚苗,湖里還有將近200噸的成魚和100噸的魚苗。”
4年來,最早一起承包猛進水庫的7位股東,如今只剩下寧星和另一個養殖戶在苦撐著,寧星已欠下外債近200萬元,但他并不打算退出,“我就不信這湖水永遠清不了。”他說。
水庫清淤是難題
在猛進水庫水系分布圖上,記者看到猛進水庫主要有兩條供水河流:老龍河(水磨河)和頭屯河。很多鄉村城鎮、工業園區、零散企業分布在這兩條河的兩岸。
對兩條河流的污染問題,猛進水庫管理處沒有管理權,只能在轄區內河道某處建設一些排污設施,進行初步治污。 農六師、五家渠市投資300萬建兩條排污渠道,基本解決了排污問題。同時為保證蓄水量,管理處加大地下水抽采,2007年新打機井12眼,使機井數量達到55眼。
因為前一年的治理,2008年,可以說是猛進水庫是近年來水質最好的一年。
猛進水庫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排污渠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一些上游企業的私自排污還是對水庫水質造成不小的影響。
然而寧星認為,上游污水近年治理有一定的成效,但多年來污水大量的涌入,在水庫湖底沉淀了一層厚厚的淤泥,這些淤泥在冬季時釋放出氨氮對魚類也是很致命的。他認為當務之急應該對水庫進行清淤,以便水庫水質得到徹底的改善。
猛進水庫管理處認為,1956年建成的猛進水庫是一座中型平原水庫,除了調節周邊氣候環境,還對攔截來自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風沙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外,此外還擔負著五家渠市、101團、102團、103團及昌吉市、米東區等地155.4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
管理處工作人員坦言,水庫自建立以來還未進行過清理,而且水庫的清淤工程巨大,清淤費用不低。“要想對這么大的水庫進行清淤,無疑是個很大的難題。”
今天是愚人節,寧星決定開始進行春季魚苗投放,今年他計劃前期投放40噸魚苗。由于清淤等問題沒有解決,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漁藥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