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水產養殖中使用的氮肥根據氮的種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即氮態與銨態氮(如硫酸銨、氯化鉸、碳酸氫銨等),硝態氮(硝酸鈣、硝峻鈉等)以及酰胺態氮,尿索屬于酰胺態氮肥。 一般來說,養殖水體的藻類都能直接吸收利用氨態與銨態氮和硝態氮,雖然許多藻類也能吸收利用尿素,但是據研究,當水體中氨態與銨態氮的濃度在7微克/升時,藻類利用尿素的能力就會受至抑制。養殖水體內這樣濃度的氨態與銨態氦通常都可以遇見,特別是在現存高密度的養哺模式下。因此,在養殖的中后期,水體氨態與銨態氮的濃度會很
高,此時就不宜施用尿素。
通常在水體中,藻類只有待尿素在微生物或者酶的作用下,轉化為氨態與銨態氮后,才能間接利用。因此,尿素的使用與我們通常使用的硫酸銨、氯化銨以及碳酸氫銨等不同。據研究,尿素轉化為氮態與銨態氮,在高溫季節約需2~3天,低溫季節則需要7~10天,甚至更長時間。因此,漁民在施用尿素時應根據水溫來決定,而施尿素后,水色也不會像施其他氮肥一樣很快發生變化。
眾所周知,我們施肥的門的足要促進水體中浮游動植物的生長,特別是以養殖花白鰱為主的大水面。而水體的各種藻類大多一般生活在水體的表層及次表層,即水面以下2米左右的區域。因此,我們施肥時應盡量讓肥料存這個區域停留的時問越長越好。一旦肥料沉到水底,利用起來就不方便,特別是水體較深的水庫等大水面要尤為注意。漁民施用時,一定要將尿素等肥料充分溶解,潑灑均勻。而很多漁民為圖方便省事,往往將尿素等肥料未經溶解就直接倒入水體,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會造成肥料的浪費。施肥后不宜立即開動增氧機,以免破壞肥料在水體表層及次表層停留的時間。
此外肥料應選擇天氣晴好時施用,時間以午前水體趨于分層時為宜。適量多次,及時補充,一些大水面水體,應實行間歇施肥。
存養殖的中后期,特別是以投喂全價料為主的精養塘,尿素不宜多施,因為此時水體氮的含量往往會比較大,應該施些磷肥(如過磷酸鈣),以磷促進藻類對氮的吸收。
廣東德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程星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