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水產養殖不僅能豐富人們的菜籃子,而且能使很多水產養殖者走出常規養殖的圈子而致富。但是,也有部分養殖者因種種原因而慘遭失敗,從而挫傷了養殖積極性。為了保證特種水產養殖能夠健康發展,在七八月份高溫季節水產養殖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淡水常規魚類養殖
1、苗種培育和放養。7~8月份是常規魚類苗種培育和放養的重要時期,應做好夏花和魚種培育工作。苗種放養前應及時做好清塘、消毒,放養時必須用食鹽水或高猛酸鉀等浸浴消毒。從外地購進苗種,必須進行病害檢測檢疫
2、成魚養殖管理。(1)7~8月份是魚的生長旺季,應加強施肥投飼。以肥水魚為主的池塘,應根據水色雞透明度及時追肥;以吃食魚為主的池塘或網箱,應及時投喂飼料。并做到投飼四定(定看、定量、定位、定時),施肥“四看”(看魚、看天、看水、看季節)。(2)注意水質調控。由于7~8月魚類生長快,水質易惡化而造成缺氧;因此,每天要及時開啟增氧機增氧。如遇到悶熱天氣,應適當延長開機增氧時間。同時,要經常加注新水,加高水位至1.5米以上,并適當換去部分地層水。高溫期間,最好每隔15天施用一次光合細菌或EM菌等微生物物劑。(3)做好疾病的預防。7~8月氣溫較高,但水溫相對較適宜,水中各種病原體易滋生繁殖,是魚類易發病的季節,若忽視預防,極易誘發魚病。主要易爆發及流行的疾病是細菌性出血病、爛鰓病、腸炎病、鐵錨蟲病、中華鳋病和指環蟲病等。重點應做好細菌性出血病、寄生蟲病的預防工作。要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氨、二溴海因和滅蟲精等漁藥潑灑消毒。
二、黃鱔、泥鰍養殖
1、7~8月份搞好降暑降溫:最適合黃鱔、泥鰍的生長繁殖的水溫為21~28℃,夏天陽光暴曬易使黃鱔、泥鰍中暑。可在池子四周種植南瓜、絲瓜、葡萄等攀援植物或用稻草搭棚遮陽,也可在鱔池水面投入適量浮水植物,如水葫蘆、水浮蓮、浮萍等遮陽(但面積不能超過池子1/3),還可采取換水調溫,即在盛夏把池子水位加至25厘米—30厘米,并采取更換池內表層水來平衡池水溫度。有條件的可采用整日微流水的方法降溫,效果更佳。
2、注意餌料質量:餌料一定要新鮮,切忌投喂變質、腐臭飼料,以免黃鱔、泥鰍吃后患腸胃病。夏季泥鰍、黃鱔生長快,要盡量多喂螺蚌肉、鮮蚯蚓和蠅蛆等動物性蛋白餌料,并改平時一日喂一次為每日兩次,分別在上午9點以前和下午6點以后較涼爽的時間投餌,投喂量以黃鱔當日吃完為宜。應及時撈出剩余餌料,以防污染池水。
3、控制鱔池水質:夏季鰍魚、成鱔池的水質酸堿度以PH值7—8之間較適宜,如果池水長時間呈酸性,可以向池內潑灑生石灰水進行調節。
4、嚴防鱔魚逃跑:夏季天氣變化突然,特別是發生雷雨、暴雨時,黃鱔、泥鰍焦躁不安,最易逃跑。因此,要特別注意檢查水位深淺、池壁池底有無裂縫以及排水孔網罩是否完好,及時排除隱患,堵斷黃鱔、泥鰍逃跑的出路。
5、防止黃鱔、泥鰍浮頭:在正常飼養條件下,如出現一般性浮頭,說明放養密、投餌多、黃鱔生長旺。但在天氣悶、陰雨天、水質嚴重惡化、水面出現氣泡等情況下,或早晚巡塘時發現黃鱔、泥鰍受驚跳動、群集水面、散亂游動,則說明是嚴重缺氧,必須迅速處理。對輕度浮頭,只需立即注入新鮮水增氧即可,但千萬不能在傍晚注水,以免造成上下水層對流反而加劇浮頭。暗浮頭多發生在夏季和秋初,由于癥狀輕,不易察覺,如不及時注水預防,易發生泛塘死亡。對天氣、水質突變引起的浮頭,只要減少投餌,將餌料殘渣及時撈出,從速注入新水即可解決。
三、甲殼類養殖
1、南美白對蝦養殖。(1)加強水質調控。堅持每天凌晨、中午開機增氧2~3小時。如遇到低壓悶熱天氣應延長開機時間。同時,根據水質變化勤換新水,換水以少量多次的方式,每7~8天換掉池水的1/3,然后適當提高水位,保持在1.8米以上。另外,可不定期地使用沸石粉等來控制水色。換水困難的蝦塘,可用EM菌或芽孢桿菌及硝化細菌等來改善水質,每月潑灑2次,能有效地分解池內有機物,降低水中氨基和亞硝酸鹽濃度。(2)嚴格控制投喂量。投飼應采取分散投飼、少量多餐的投飼方式,每天投喂3~4次,早晚占70%~80%,白天占20%~30%。日投飼量要根據天氣、水質、對蝦的健康和活動情況等靈活掌握。(3)疾病的預防。7—8月份主要防病措施是定期進行水體消毒,一般15~20天消毒1次。消毒藥物有超碘季銨鹽、溴氨海因、二溴海因及EM菌、硝化細菌的呢個環保藥品。同時,應定期在飼料中添加微生素C、免疫多糖等藥物添加劑,以增強機體的抗菌力。此時白對蝦的主要疾病有紅體病、白斑病、黑鰓病、紅腿病雞亞硝酸鹽中毒癥等。其中一紅體病、白斑病、亞硝酸鹽中毒正相對較為突出。因此,應根據不同的病癥,正確診斷,及時控制。
2、河蟹養殖。(1)要有足量的水草供應。水面要放養寫水花生、水浮萍等遮陰水草,或者預先種植一些蘆葦、茭白等挺水植物。蟹池中藥保持有大量的輪葉黑藻、苦草等幼嫩的水草,以便河蟹攝食和躲避敵害。(2}保證水質潔凈。要經常檢查水質,勤換新水,及時撈除殘食和污物。池水深度應保持在一米以上,以防熱水灼傷蟹體,影響生長。(3)注意餌料的投喂。高溫階段應適當增加植物性餌料的我比例。如小麥、南瓜、菜餅等都是河蟹愛吃的植物性飼料。投餌時,將這些飼料制成顆粒或團塊狀,放置在事態在蟹攝食。(4)做好防病工作。改季節主要疾病有顫抖病、黑鰓綜合癥、固著類纖毛蟲病等。要堅持以生態防病為主,藥物防病為輔。平時消毒以生石灰、溴氨海因等位主,平時消毒以生石灰、溴氨海因等為主,或定期使用EM原露等有益微生物制劑,以維持蟹池種的微生態平衡。
四、甲魚的養殖
1、7~8月份是中華蟹的繁殖旺季,將有大量的雅鱉孵出。一要及時做好孵化收集工作,二應加強稚鱉的強化培育和防病措施。稚鱉的強化培育和防病措施。稚鱉入池前必須用高錳酸鉀和食鹽等藥浴消毒,以防病菌感染。積極提倡養鱉戶自繁自育,若到外地購入鱉蛋或稚鱉時,應加強檢驗檢疫,并進行嚴格消毒,避免帶入病菌。
2、溫室養殖甲魚。因室內氣溫較高,應注意通風換氣,病加強水質的調節和飼料的合理投喂。從溫室移至外塘進行養殖時,應注意溫差不要太大,搬移時最好選擇在早晨陰涼天氣,操作時盡量減少損傷和相互撕咬,以免入池后發病。7—8月份甲魚易發生的病害。主要有腐皮病、穿孔病、白底板病、鰓腺炎、癤瘡病等,應積極采取防范措施。(1)溫室養鱉池應注意水質改良,定期消毒,適時換水,飼料中添加EM原露或免疫多糖等增強鱉體的抗體能力。(2)把好苗種和質量關。養殖的甲魚要選購體質健壯、健康無病的鱉種。放養入池前必須用藥物養消毒。(3)定期進行水質調節和水體消毒。一般每隔20~25天用二氧化氯、溴氨海因、EM原錄等環保藥物交替使用消毒。(4)定期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C、大蒜素、免疫多糖,以自己甲魚自身機體免疫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