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隨著秋風送爽,天氣漸涼,到了放養秋季參苗的時候。參苗是海參養殖成功的基礎,科學放苗是海參圍堰養殖的關鍵措施之一。
一、參苗的投放時間
應抓住海參的快速生長期,及時投放參苗提高成活率,秋季參苗投放時間一般選擇9-10月份。水溫在15-10℃時較為合適,當水溫降至5℃,不宜再投苗。
放苗時,最好選擇晴暖天氣,陰天也可放養,但雨天不宜,風浪較大也不宜放養。
二、參苗購買
1、參苗規格。一般要求參苗的體長應在3cm以上,即1000-2000頭/千克的參苗較為合適。參苗規格過大,成本高;參苗規格過小,成活率低。
2、參苗質量。苗種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其生長速度及成活率,所以購買時應選擇體質好、無傷病、規格整齊的健康苗種。健康參苗標準是:
(1)管足附著力強;
(2)肉剌完整、尖挺且細而高;
(3)活力強,對外界刺激反應靈敏,將參苗放在手上來回顛幾下,參苗收縮較快;
(4)糞便短,不粘連;
(5)狀態不搖頭、不腫嘴、不化皮、不吐腸。
三、參苗運輸
首先,在購苗時操作要細致,參苗出池后,應先把參苗放在網袋中將水控干凈,但控水時間不宜過長或反復抖網袋,否則容易造成參苗擦傷。參苗控水過長還會導致參苗脫水,也不利于成活,應保持稍有滴水而不成線為好。其次,要依運輸距離的長短來確定水運還是干運。短距離運輸一般采用干運法,把參苗放入保溫箱運輸;而水運法適用于長途運輸,用厚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裝1/3新鮮海水,參苗3.0—5.0千克,充氧后扎緊袋口,放入保溫箱內運輸。無論采取何種方法,都應注意保溫及避免擠壓,嚴防參苗受傷,并與目的地做好銜接工作。
四、參苗的投放
1、參苗的投放密度。參苗的投放密度應根據參苗的個體大小及原有的存池量來決定。一般的投放密度為5000—10000頭/畝。
2、參苗投放。在苗種入池前要用青霉素、鏈霉素各30毫克/升濃度的藥液藥浴0.5—1小時,以防帶病入池;其次,要注意溫差、鹽差、PH差。參苗下塘時,盛參苗的容器內的溫度、鹽度、PH與池塘水溫應基本一致。溫差不超過2℃ ,鹽差不超過5‰,PH差不超過0.3即可。
參苗的投放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投放法,適合大規格參苗投放,將運回參苗均勻地撒放到參礁上面即可;二是網袋投放法,適合小規格參苗投放。將苗裝進網袋,固定在附著基上,讓參苗自行爬出,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五、注意及時檢查。放苗3天后,應檢查放養情況,觀察參苗的活動,攝食,排便情況等,以確定放養是否合適。若發現放養成活率偏低,應及時補放苗種。另外,養殖一季,捕出部分已達上市規格的成參后,也應及時補放,以充分利用池塘空間。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