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野外泥池塘養鱉,是我國農村采用較多的養鱉模式,因其養成的商品鱉較工廠化直接養成的商品鱉色澤好,口味鮮,所以市場價格也較高。但多年來因野外泥池塘養鱉受氣候、池塘條件與養殖技術的影響,病害的發生率越來越高。
一、野外泥池塘防病精養新技術
1、外養鱉泥池塘的基本要求。為了達到泥池塘精養安全和高產高效的目的,養殖池塘應符合防病、安全、高效養殖的要求,根據多年的試驗和實踐表明,野外泥池塘精養鱉應達到以下基本要求。
池塘位置最好在向陽開闊,遠離交通干線和大型工廠區,相對較安靜的地方,養殖池邊不應種植大型樹木。養鱉的池塘不宜太大,一般為5畝左右為好,最好長東西向。池深1.2米,池坡比1:4。
首先要注排水方便,進水口和排水口呈對角位置。池中的設施有;曬背臺、草欄、飼料臺、增氧機等。養殖用水的水源不但要保證天氣最干旱時也能滿足養殖用水,還要保證水的質量達到國家標準。否則就不能養甲魚。
2、野外養鱉泥池塘水環境變化特點。春末夏初野外泥池塘的水環境,一般4月10日以前比較穩定,10日后至6月初,氣候進入全面轉暖階段,此時的水環境隨著氣候的變化進入三溫四寒的變化規律季節,池塘中的水環境會呈現以下特點;晴天白天氣溫有時會很高,使水體表層的水溫也很快升高,但持續時間卻很短(一般只在中午這段時間)太陽一偏西氣溫馬上下降,表層水溫也隨即下降。這種氣候條件下甲魚極易發病。
盛夏季節的水環境變化特點是隨著氣溫的急劇升高并呈持續穩定性,水體的溫度也隨之升高,由于晝夜溫差不大,所以池水呈持續高溫狀態,這種環境如調節不好,不但影響甲魚吃食,也極易發病,特別是臺風季節。
秋初與冬初的氣候一般呈秋高氣爽風和日麗。早晚出現明顯的溫差,特別是午后的秋風,使水環境得到大量的改善,甲魚食欲旺盛,所以此時是甲魚的快長季節,應加強投喂和管理。
二、野外泥池塘精養的主要養殖方式
1、一養到底式。即當年8月孵出的鱉苗直接放到池塘一直養到達到商品規格起捕。一般需3-4年。這種養殖方式的優點是前期投入較小,養成的商品因是全過程在野外長大,所以質量和價格要比一般的高。但養殖風險較大,特別是到第三年的春夏季節極易爆發流行性疾病,死亡很高。此外因養殖周期較長,所以資金回收和見效較慢。我們一般不大提倡搞這種模式。
2、春放秋捕式。春放秋捕式是春季放養大規格鱉種,到秋季養成商品上市的一種養殖模式。這種模式的優點是養殖周期短,資金回收快,養殖易管理,養成的商品質量也較好,賣價高,相對養殖風險小。缺點是一次性投入較大。根據目前的市場情況看這種模式相對較好。
三、野外泥池塘春放秋捕式防病精養新技術操作規程
1、清塘消毒。清塘前10天必須把池水徹底放干日曬(最好能把池底曬龜裂),然后看池塘土質選擇清塘的藥物。
如是一般的壤土底質,可用生石灰每畝200公斤。清塘的方法是;先把稱好量的生石灰打成2厘米大小的小石灰塊,均勻地撒在池底,然后注水到能漫過石灰塊就可,注水后石灰馬上就會融化并產生大量的熱能。第二天用耙子在池底摟一遍。兩天后就可注水到標準水位。
如是鹽堿地沙土底質的不能選用生石灰,可用二氧化氯按產品說明清塘就可。
2、放好設施。泥塘精養的設施主要有以下幾項:飼料臺,一般可設在池的向陽背風處,飼料臺可用木板也可用優質水泥瓦,(不用石棉瓦),飼料臺設時可直接設在池坡上,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上。有條件的應搭一個防雨棚。
曬背臺,設曬背臺十分重要,曬背臺一般設在池的中間,并和草欄結合起來。曬背臺要求每畝面積不得少于15平方米。
養草欄,養草是為了在高溫季節給甲魚一個避陰的場所,也是為了調好水環境,一般草養的好壞與養殖成活率有很大的關系。所以養草的面積不得少于20平方米。但不得超過全池面積的1/4。
注水放草作好防逃,設施布好后就可注水,注水一般可分幾次也可一次性注到標準水位。水注滿水后應及時安裝好增氧機。并在草欄里種上水浮蓮(不能養浮萍)。防逃可用水泥瓦做防逃墻。
四、鱉種放養
1、制定合理的放養密度。鱉種放養密度一定要根據池塘的底質條件和鱉種規格,進行科學放養。沙土性池塘為300克/只規格的每畝放1500只,400克/只規格的每畝放1200只;一般土壤池塘為300克/只的每畝放700只,400克/只的每畝放500只;黃土池塘為300克/只的每畝放500只,400克/只的每畝放400只。黑土池塘為300克/只的每畝放600只,400克/只的每畝放500。可套養鰱魚、胖頭魚和蝦。
2、把握好放養時間、消毒和開食。一般在每年的初夏放養,如是溫室鱉種(幼鱉)時間在5月底或6月初,放養前溫室必須提前一星期降溫到和當時室外的氣溫一樣。如是在野外培育和過冬的鱉種,4月中旬就可放養。放養應選下雨快停的日子。
鱉體消毒很重要,消毒可用2%的鹽水浸泡5分鐘。也可用碘制劑消毒藥物。放養時可貼著水面倒入水中。
鱉種放養后,為了盡快在新環境中適應和吃食,應及時開食。開食的方法是:放養后的頭5天應用鮮活動物性飼料,如螺螄、鮮小魚、豬肝、雞肝等。第一次投喂量可按放養鱉體重的5-10%的比例,以后可根據當時的天氣和實際吃食情況以10%的比例靈活增減。5天后可采用鮮活飼料和商品飼料相結合的方法,并用10-15天的時間逐步減去鮮活飼料的比例,全部改吃商品飼料。值得注意的是,在投喂鮮活飼料時,一定要把塊切的小些,以免影響鱉種的吞食和造成浪費,也可打成漿和飼料各50%拌和投喂。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