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年養蝦究竟怎么了?”經歷了大規模病害,養殖戶損失慘重。他們既找不到病害流行的原因,也不可能預知病害。眾多養殖戶只能選擇在迷茫中排塘,然后重新投苗,或者空塘靜待結果。
隨著產業發展,病害始終是揮之不去的陰影。說到目前水產病害的防控,無論是在預防預報上,還是應急處理方面,現有機制很難做到迅速反應,有效控制。但作為水產部門來說,滿足養戶要求存在一定的難處。現有體制還存在什么不足?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快速有效?
“五套人馬”防不住病害
這次的蝦病暴發,讓很多病害監控、檢測機構很頭疼,兩個月多的時間,竟然沒有一個官方公布的確切病因。這也成為民間出現“孢子蟲”、“新型病毒”、“纖毛蟲”等等一系列說法的成因。
“我們還沒有檢測出來具體的病原。”廣東省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主任陳文告訴記者,從5月開始,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在湛江進行采樣、檢測,并且委托中山大學相關機構進行攻毒實驗,“目前已經基本排除了已知的常見病原致病的可能性,懷疑是一種新型的病毒,不過還不能下具體結論。”
官方之外,來自企業的各種結論也在養殖戶之間流傳。“最近我這里賣的最好的兩類藥都是殺蟲和抗病毒的。”湛江葉叔魚蝦藥物店店長葉妃軒告訴記者,很多企業都有自己的檢測手段,會給客戶快速檢測并下結論,然后給養殖戶提出治療方案。
除此之外,一些企業也會抓住這個機會,大肆宣揚自己產品的高效。“像有的苗場會趁機宣稱自己的蝦苗在此次病害過程中完好無損,有的藥廠則大肆吹噓藥品的效果。其實很多都是抓住養殖戶恐慌心理,實際效果怎樣,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一位既做藥品經銷,同時代理某品牌苗種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
據了解,通過服務來進行銷售已經成為藥廠、飼料廠等企業的主流銷售模式,在人員配備過程中,廠家也都傾向于招有相關行業知識背景的員工,而且入職前必須要經過技術方面的培訓,“他們(業務員)都對基本病害知識有所了解,并且緊貼自己公司的產品給養殖戶提供治療方案。有時候一些根本沒法治好的病,一樣會忽悠養殖戶用藥。”一位漁藥行業多年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也正是因為企業等相關機構的介入,讓病害診斷變得不那么純粹。
“現在是五套人馬在搞病害防控。”水生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副科長曾慶雄這樣定義目前的病害防控形勢,除了政府相關機構外,科研院校、藥廠、苗場、飼料廠都有涉足病害的防控。對于此種民間的病害診斷方式,陳文表示目前還很難改變。“不過從總體情況來看,民間的病害診斷大部分還是能夠做到負責任的。”不過曾慶雄表示出了自己的擔心。“也不能排除有部分企業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亂下結論。這樣的話,對養殖戶就很不利了。”
養殖戶訴求難以滿足
有病先治,無病早防的道理已經被普遍接受,但問題是,如果連病因都無法確定,治療也就無從談起。與此同時,針對病害防控相關部門的質疑也就隨之而來。
記者在此次蝦病暴發調查過程中,有養殖戶曾說:“政府防病部門只是統計病害數據的機構而已。”雖然言語過激,不過確也道出目前防控體系的難題。
據陳文介紹,目前中心在全省范圍內擁有超過400家的病害測控點,“基本上主要的縣,甚至鎮上都設了點。”但即使如此,還是無法做到滿足養殖戶的對于病害防控的相關要求。
“比如說養殖戶某天拿條魚過來,馬上就要給出治療方案,確實有難度。”陳文告訴記者,基層病害防控工作主要依托技術推廣站以及相應的大型養殖場來進行。“一般每月定期監測并逐級上報,碰到重大疫情還需等待中心確認,才能向養殖戶公開。”這樣的機制下,養殖戶求快、求療效的心理很難得到滿足,而這就成為了企業快速反應的最好時機。
面對程序所耗費的時間,曾慶雄認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他認為,作為政府機構,不能輕易對病害下結論。“有些廠家業務員經過簡單目測就能確定病因的做法,我們不能這樣,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測之后,才能對外公布病因及相應的防控措施。”也正是因為程序的逐級上報,導致“事后統計工具”說法的出現。
面對質疑一說,中山大學李安興教授認為,這是對主管部門的苛求。在他看來,養殖病害的防控工作應該由實際生產者來做,主管部門只需要做好相應的規范工作。“從目前來看,政府主導的疫病防控占不到整個防控案例的一成。”
在李安興看來,病害防治靠市場機制來解決不存在任何問題,“雖然不排除部分企業靠忽悠來銷售產品,但這并不能持久,企業也要生存,還是會在服務上下足功夫的。”李安興認為,養殖病害千變萬化,單單靠一個部門很難完成防控任務,“最有效的方法還是應該生產部門去解決,然后通過政府進行相應的用藥規范。”他覺得,政府主要職責應該放在監管,“當然,如果碰到基層無法解決的難題,也可以通過主管部門進行協調,邀請專家進行會診。”
除此之外,政府疫病防控公共職能的缺失還存在著諸多“制約”。“不排除有些廠家為了治療成功,會使用禁藥。”陳文提出,目前的國標藥對一些病害還不能做到有效防控,而這也可能成為養殖戶不信任政府疫病防控的理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